谚语常说,“一针二灸三吃药”“针灸拔罐,病去一半”。大家也都听说过名医扁鹊使用针灸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神医华佗用针灸医治曹操“头风”的故事。不管是谚语还是历史故事都说明了针灸的重要治疗作用。
针灸是医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身体表面的物理刺激为方法。我们通常所说的针灸实际上包括针刺和艾灸两部分。广义的针灸不仅包括针刺和艾灸,还有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按压、推拿等也属于针灸的范畴。
2010年“中医针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方法,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为材料,通过刺激人体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的基础是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针灸的作用有哪些:
一、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是疏通堵塞的经络,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基本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
二、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将机体从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转化为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是针灸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三、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恢复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正邪斗争的过程。针灸,就是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饮酒大醉、过度劳累、饥饿和饱胀不适宜。
2、情绪方面:过度紧张、畏惧针灸(刺)不适宜,操作后容易引发晕针。
3、基础疾病方面:有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以及皮肤感染、溃疡和肿瘤、水肿部位不宜。
4、针灸前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免影响医生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干扰。